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 ,cooco因你而专业。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孙,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均田令实行的前提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材料四、材料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 | 身份 | 结果 | 备注 |
商鞅变法 | 左庶长 | 成功 | 遭车裂 |
孝文帝改革 | 皇帝 | 成功 | |
王安石变法 | 宰相 | 失败 | 遭罢官 |
忽必烈改制 | 皇帝 | 成功 |
请思考:
(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24.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5分)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知识加以评价。(5分)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
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 b.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 ,
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 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呙(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 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 )
a.加倍征收土地税 b.加倍征收户口税c.加倍付劳役
d.加倍征收农业税
v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但商鞅等许多著名改革者被旧贵族杀死,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 )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新生事物总是会遭到一些挫折,当前途是光明的
c、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d、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行县制 d.连坐法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中华资源库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