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 . 神权政治
b . 皇权政治
c . 族权政治
d . 官僚政治
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说明宗族在西周政治中占有主导地位 ,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族权与王权相结合。所以答案选 c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西周的政治制度 · 宗法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
(1) 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据《秦律 ·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 .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 .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 .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 .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b 项 “ 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 与题干信息 “ 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 不吻合,排除; c 项 “ 随意性 ” 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 d ; a 项 “ 一定灵活性 ” 与题干信息 “ 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 相吻合,正确。故选 a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概况及认识
东汉卫宏《汉旧仪》载: “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与此表述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a . 世官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科举制
d
【详解】
依据材料文字 “诸侯”、“长伯”、“仲”、“叔”、“季”、“卿大夫”、“士”、“庶子”、“世官”可知涉及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等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故 ab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 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不是周朝的政治制度,故 d 项符合题意。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a . 门下省 b . 中书省 c . 尚书省 d . 御史台
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因此 a 正确, bc 排除;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 排除。故选 a 。
史料记载, 1384 年 9 月 14 - 21 日,皇宫收到奏章 1000 多份,共 3000 多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
a .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 . 设立尚书台为正式国家机构
c .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朝政
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多的问题,为此朱元璋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 正确, a 排除;设立尚书台为正式国家机构是在东汉时期, b 排除; d 是清初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故选 c 。
本卷还有2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孙江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