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 )
a . 公元前 20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 20世纪后期
c . 公元前 21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 21世纪后期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 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前70年代属于前期。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
a .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 .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d
【详解】
从表格中九卿的职能可以看出,作为朝廷官员却负担着皇室私家事务,说明秦朝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色彩,故答案为 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项;北宋时期实行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没有强干弱枝的特点,排除c项。
直到康熙 39年(1700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据此判断玉米种植得以推广的社会原因是
a .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b . 丘陵山地有利条件
c . 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 d .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c
【详解】
由材料 “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可见玉米种植得以推广与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有关,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策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是强调自然条件,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信息,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如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部分直属机构和下属机构示意图,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 . 中央权力结构完善
b . 中枢决策过程变化
c . 中央机构趋于近代化
d . 中央权力下移的倾向
c
【详解】
依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总理衙门的架构体现了近代化的特征,因此 c 选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办理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的机构特征, a 、 b 选项均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变化, d 选项错误。故选 c 。
(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校役们排队在学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而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们回礼 …… 就是这件小事,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 以上划线内容属于
a . 历史事实的描述 b . 历史过程的叙述
c .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 历史事件的评价
d
【详解】
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等的认识。由材料 “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可见属于历史事件的评价,故 d 符合题意;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故 a 不符合题意;历史过程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沿革,来历,故 b 不符合题意;历史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俊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