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
d
【详解】
依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表明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d正确;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排除b;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排除c。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d
【详解】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c选项错误。
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埃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c
【详解】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a
【详解】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a项正确;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排除b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d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
《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c
【详解】
“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a项消除错误,排除;b项唯一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赵贵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